
Faculty

Professor Leung, Man-To
Ph.D. Phil., Oxford University
50234
mtleung@mail.ncku.edu.tw
Political Philosophy, 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
學歷:
- 香港大學榮譽工程學士,1987-1990
- 香港大學榮譽文學士,1990-1992
- 英國牛津大學政治學博士,1994-1998
學科專長:
- 政治哲學
- 西洋政治思想史
- 近代中國政治思想史
- 公共倫理
經歷:
起迄年月 | 職 務 全 銜 | 備註 |
2000/01 – 2001/07 2000/07 – 2000/08 1999/09 – 1999/12 1998/12 – 1999/08 |
1.香港城市大學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師 2.英國愛丁堡大學高級人文科學研究所訪問研究員 3.香港大學政治及公共行政學系訪問助理教授 4.香港大學政治及公共行政學系助理研究主任或高級研究助理 |
其他職務:
起迄年月 | 職 務 全 銜 | 備註 |
2002.05- |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歐洲聯盟研究論壇學術委員會委員 |
獎勵或榮譽:
年月日 | 名 稱 或 性 質 | 備註 |
2003.04 | 亞太研究中心榮獲國立成功大學91學年度全球資訊網中英文網頁設計大賽第四組〈文學院、社會科學院〉競賽優等獎 | |
2003.04 | 社會科學院榮獲國立成功大學91學年度全球資訊網中英文網頁設計大賽第四組〈文學院、社會科學院〉競賽特優獎 | |
2003.04 | 亞太研究中心榮獲國立成功大學91學年度全球資訊網中英文網頁設計大賽全校競賽第三名 | |
2005.08-2006.07 |
本校社會科學院教師研究成果獎勵兩萬元 | |
開授課程
- 上學期:當代政治思潮、專題研究:權利、正義與人道主義、公民政治與市民社會(碩班、碩專)
- 下學期:政治哲學概論、公民政治與市民社會
(90年8月至91年7月)
學 期 |
課程名稱 |
學分 |
開課班級 |
學生數 |
共同擔任教師 |
上學期 |
*研究方法論(一) |
2 |
政經所碩一 |
18 |
|
上學期 |
*研究方法論(一) |
2 |
政經所碩一 |
14 |
|
上學期 |
政治學(一) |
2 |
歷史二 |
14 |
|
上學期 |
政治學(一) |
2 |
夜歷史五 |
17 |
|
下學期 |
*理則學 |
2 |
通識課程 |
61 |
|
下學期 |
政治學 |
3 |
政經所碩一 |
14 |
|
下學期 |
政治學(二) |
2 |
歷史二 |
14 |
|
下學期 |
理則學 |
2 |
醫學二 |
16 |
|
下學期 |
政治學(二) |
2 |
夜歷史五 |
17 |
(91年8月至92年7月)
學 期 |
課程名稱 |
學分 |
開課班級 |
學生數 |
共同擔任教師 |
上學期 |
*研究方法論(一) |
1.5 |
政經所碩一 |
18 |
王鼎銘 |
上學期 |
*研究方法論(一) |
1.5 |
政經所碩一 |
15 |
王鼎銘 |
上學期 |
政治學(一) |
2 |
夜歷史五 |
44 |
|
上學期 |
政治哲學導論 |
3 |
政治學系 |
47 |
|
上學期 |
政治學方法論(一) |
2 |
政治學系 |
45 |
|
上學期 |
創意思考 |
2 |
通識課程 |
63 |
|
下學期 |
*理則學 |
2 |
通識課程 |
100 |
|
下學期 |
理則學 |
3 |
經濟系 |
46 |
|
下學期 |
西洋政治思想史 |
3 |
歷史系 (博士班) |
1 |
|
下學期 |
西洋政治思想史 |
3 |
政治學系 |
15 |
(92年8月至93年7月)
學 期 |
課程名稱 |
學分 |
開課班級 |
學生數 |
共同擔任教師 |
上學期 |
政治哲學導論 |
3 |
政治學系 |
50 |
|
上學期 |
*理則學 |
2 |
通識課程 |
60 |
|
上學期 |
理則學 |
3 |
經濟系 |
46 |
|
上學期 |
科學、民主與現代性 |
2 |
通識課程 |
100 |
|
下學期 |
政治哲學導論 |
3 |
政治學系 |
56 |
|
下學期 |
儒家傳統與民主憲政 |
2 |
通識課程 |
100 |
|
下學期 |
西洋政治思想史 |
3 |
歷史系 (博士班) |
1 |
|
下學期 |
當代政治思潮 |
3 |
政治學系 |
20 |
(93年8月至94年7月)
學 期 |
課程名稱 |
學分 |
開課班級 |
學生數 |
共同擔任教師 |
上學期 |
科學、民主與現代性 |
2 |
通識課程 |
100 |
|
上學期 |
政治學方法論(一) |
2 |
政治學系 |
50 |
|
上學期 |
服務學習(一) |
0 |
政治學系 |
64 |
|
上學期 |
政治經濟學方法論 |
1.5 |
政經所博士班 |
3 |
丁仁方 |
上學期 |
當代政治思潮 |
3 |
政治學系 |
20 |
|
下學期 |
政治哲學概論 |
3 |
政治學系 |
55 |
|
下學期 |
服務學習(二) |
0 |
政治學系 |
63 |
|
下學期 |
創意思考 |
2 |
通識課程 |
90 |
|
下學期 |
西洋政治思想史 |
3 |
政治學系 |
27 |
|
下學期 |
中國政治思想史 |
3 |
政治學系 |
15 |
朱浤源 |
(94年8月至95年7月)
學 期 |
課程名稱 |
學分 |
開課班級 |
學生數 |
共同擔任教師 |
上學期 |
*政治學方法論(一) |
2 |
政治三 |
50 |
|
上學期 |
*政經研究方法論(A) |
3 |
政經所博一 |
3 |
|
上學期 |
批判思考教學 |
2 |
教育學程 |
13 |
楊雅婷 |
上學期 |
批判思考教學 |
2 |
教育學程 |
9 |
楊雅婷 |
上學期 |
創意思考 |
2 |
通識課程 |
121 |
|
下學期 |
*政治哲學概論 |
3 |
政治一 |
49 |
|
下學期 |
創意思考 |
2 |
通識課程 |
120 |
|
(95年8月至96年7月)
學 期 |
課程名稱 |
學分 |
開課班級 |
學生數 |
共同擔任教師 |
上學期 |
*服務學習(三) |
2 |
政治系二 |
50 |
|
上學期 |
當代政治思潮 |
3 |
政治系二 |
15 |
|
上學期 |
政經研究方法論(A) |
3 |
政經所博一 |
6 |
丁仁方 |
上學期 |
*創意思考 |
2 |
通識教育 |
135 |
|
下學期 |
*政治哲學概論 |
3 |
政治系一 |
83 |
|
下學期 |
*創意思考 |
2 |
通識課程 |
131 |
|
下學期 |
*專題討論(二) |
0 |
政經所博一 |
6 |
|
(96年8月至97年7月)
學 期 |
課程名稱 |
學分 |
開課班級 |
學生數 |
共同擔任教師 |
上學期 |
*服務學習(三) |
0 |
政治系二 |
32 |
|
上學期 |
當代政治思潮 |
3 |
政治系二 |
15 |
|
上學期 |
全球化與全球治理 |
3 |
政經所碩博 |
7 |
|
上學期 |
*創意思考 |
2 |
通識教育 |
124 |
|
下學期 |
*創意思考 |
2 |
通識教育 |
126 |
|
下學期 |
*政治哲學概論 |
3 |
政治一 |
73 |
|
下學期 |
西洋政治思想史 |
3 |
政治三 |
26 |
|
指導研究生:
學生姓名 |
論 文 題 目 |
系所 |
畢業年月 |
何佳叡 |
「人權與國家主權-人道干預之政治哲學」國科會(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 |
政治系 |
95.06 |
系所行政工作(包括擔任委員會成員):
學年度 |
職 務 名 稱 |
備註 |
90上 |
政經所所務運作委員會委員 |
|
政治學系課程規劃小組委員 |
|
|
政治學系圖儀小組委員 |
|
|
90下 |
政經所所務運作委員會委員 |
|
政治學系課程規劃小組委員 |
|
|
政治學系圖儀小組委員 |
|
|
政治學系申請入學考試委員 |
|
|
政治學系推薦入學考試委員 |
|
|
91上 |
政治經濟研究所課程規劃小組委員 |
|
政治經濟研究所圖儀小組委員 |
|
|
政治學系課程規劃小組委員 |
|
|
政治學系圖儀小組委員 |
|
|
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委員 |
|
|
91下 |
政治經濟研究所課程規劃小組委員 |
|
政治經濟研究所圖儀小組委員 |
|
|
政治學系課程規劃小組分科委員、 |
|
|
政治學系圖儀小組委員 |
|
|
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班入學考試委員 |
|
|
92上 |
政治經濟研究所所務運作委員會 |
|
政治學系學術資源分配委員會委員 |
|
|
政治學系課程規劃小組委員 |
|
|
政治學系圖儀小組委員 |
|
|
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委員 |
|
|
92下 |
政治經濟研究所課程規劃小組委員 |
|
政治學系學術資源分配委員會委員 |
|
|
政治學系課程規劃小組委員 |
|
|
政治學系圖儀小組委員 |
|
|
政治學系申請入學考試委員 |
|
|
政治學系推薦入學考試委員 |
|
|
政治經濟研究所博士班入學考試委員 |
|
|
政治學系轉學考試委員 |
|
|
93上 |
社科院核心期刊審查小組代表 |
|
政治學系圖儀小組委員 |
|
|
政治學系學術資源分配委員會委員 |
|
|
政治經濟研究所圖儀小組委員 |
|
|
93下 |
社科院核心期刊審查小組代表 |
|
政治經濟研究所所務運作委員會委員 |
|
|
政治經濟研究所圖儀小組委員 |
|
|
政治經濟研究所博士班入學考試委員 |
|
|
政治經濟研究所課程規劃小組委員 |
|
|
政治學系圖儀小組委員 |
|
|
政治學系學術資源分配委員會委員 |
|
|
94-95 |
本校社會科學院國際事務聯絡人 |
|
95-96 |
社會科學院圖書期刊審查小組委員。 |
|
校內其他行政工作(包括擔任校內各項會議代表)
學年度 |
職 務 名 稱 |
備註 |
90-91 |
亞太研究中心調查與資料室副主任 |
|
91-92 |
院推校內膳食委員會委員 |
|
院推校內國際事務聯絡員 |
|
|
亞太研究中心調查與資料室副主任 |
|
|
亞太通訊主編 |
|
|
亞太研究中心網站建構小組召集人 |
|
|
社會科學院網站建構小組召集人 |
|
|
台、日國際評比研討會籌備委員會委員 |
|
|
政治經濟學學科定位研討會籌備委員會委員 |
|
|
政治學系推校內推薦書刊聯繫人 |
|
|
政治學系推校內核心期刊代表 |
|
|
92-93 |
院務會議委員 |
|
院務發展委員會委員 |
|
|
院推校內國際事務聯絡員 |
|
|
亞太研究中心調查與資料室副主任 |
|
|
校內計算機與網路委員會委員 |
|
|
亞太通訊主編 |
|
|
亞太研究中心網站建構小組召集人 |
|
|
社會科學院網站建構小組召集人 |
|
|
政治經濟學學科定位研討會籌辦人 |
|
|
政治學系推校內推薦書刊聯繫人 |
|
|
政治學系推校內核心期刊代表 |
|
|
政經所推校內核心期刊代表 |
|
校外服務(包括借調、休假、講學、研究等):
起迄年月 |
服 務 性 質 |
備註 |
2005-2006 |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歐洲聯盟研究論壇學術委員會委員。 |
|
2005-2006 |
「第二屆創意競賽題庫創意徵幕計畫」競賽題目複審委員 |
|
擔任論文計畫審查委員(不計指導教授):
學年度 |
論 文 題 目 |
學生姓名 |
90上 |
台灣同志運動 |
陳建涵 |
國民中學教育人員之性別分析:以台南市為例 |
李惠茹 |
|
90下 |
全球化時代的不平等:公民社會發展的分析 |
高景仲 |
區克夏之博雅教育思想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所) |
黃珮瑜 |
|
從自由主義的批判到社群主義的限制—沈岱爾公共哲學之詮釋與評論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所) |
陳閔翔 |
|
91上 |
權力菁英與台灣地區的政治發展—以李登輝為例(1988-2002) |
黃琛瑞 |
91下 |
啟蒙時期女權思想之萌芽 – Mary Wollstonecraft 之思想及其影響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所) |
陳怡如 |
92上 |
知識以自我溝通為目的 – 從海耶克的有限理性主張論政治學方法論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所) |
李來興 |
「思想史」中的歷史主義及其 “危機” – 施特勞斯思想中的方法論研究 |
林沛熙 |
|
外掛程式對臺灣網路遊戲產業的經濟分析 |
蔡永鴻 |
|
資訊科技與地方政府組織之關係研究 – 以高雄市市政府為例 |
吳曉婷 |
|
92下 |
地方政府行政中立之困境與對策 – 以台南市政府為例 |
陳敏良 |
94上 |
台灣公民社會建構過程中民間團體發展模式之研究 |
洪韶崢 |
94下 |
貪污對經濟成長之影響—以新興市場為例 |
楊映暉 |
「台南市海安路地下街工程」延宕閒置之政經分析 |
林志文 |
|
95上 |
我國肅清政治貪腐之困境與策略 |
賴彥宏 |
96上 |
農業用地移轉減免土地增值稅制度變遷及租稅公平性之研究 |
吳譽嫻 |
法定貧窮之致貧因素的探討 |
吳景峰 |
擔任論文口試委員(不計指導教授):
學年度 |
論 文 題 目 |
學生姓名 |
91上 |
「看見」同志運動 - 同志團體的多元發展與參政 |
陳建涵 |
92上 |
全球不平等與新自由主義世界秩序 |
高景仲 |
香港同歸前後的身分認同觀察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所) |
高金鈴 |
|
禮運大同的儒家社群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所) |
黃勝平 |
|
92下 |
Mary Wollstonecraft 之權利思想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所) |
陳怡如 |
歷史主義及其 “危機” – 一種理解施特勞斯政治哲學使命的觀點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所) |
林沛熙 |
|
約翰密勒的政治哲學及其現代性意涵 |
劉彥昌 |
|
94上 |
社造組織與地方政府的社群夥伴關係—以基層社造為例 |
邱謝明 |
95上 |
「台南市海安路地下街工程」延宕閒置之政經分析 |
林志文 |
學術演講:
年月日 | 題 目 | 地點及性質 | 備註 |
July 6, 2002 | Creative Thinking in Teaching Curriculum | Lecture, The University of Macau |
主持演講或座談:
年月日 | 題 目 | 講者 | 備註 |
July 19, 2002 |
Development of Public Management in
China
|
Guest Professors | The First Sino-American Conference on Public Management Conference – “Public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 Transitions”, organized by American Public Administration Association, etc. |
2003.10.17 | 現代、後現代﹔新儒學、後新儒學─ 從「外王」到「內聖」的逆向思考 | 林安梧教授 | 指導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教育部顧問室 |
2004.6.4 |
傳統與民主 |
孫順智教授 |
指導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教育部顧問室
|
學術著作:
A.學位論文:
- “Expanding Liberalism to Non-European Peoples-a comparison of John Locke and James Mill.” (博士論文,1998年).
B. 專書:
- 《政治理論在中國》(香港:牛津出版社,2001年10月)(與陳祖為合編)。
C. 期刊論文:
- (與胡恩威合著)〈泰勒(Charles Taylor)教授看香港民主發展Professor Charles Taylor on Democratization in Hong Kong〉,《當代》(台灣),第83期(1993年3月),頁77-83。
- 〈香港在1997後的前途〉,《當代》(台灣),第83期(1993年3月),頁84-91。
- 〈線上學習的設計與應用 - 以國立成功大學「創意思考」的教學為例〉,《空中教學論叢》17,2002年12月,頁59-67。台北:中華民國空中教育學會。
- 〈當代市場社會主義所有制模式之理論分析〉,《政治學報》,第35期,2003年6月,頁223-258。(TSSCI-觀察名單)
- 〈市場社會主義與社會正義:兼論達維米勒對市場的辦護〉,《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七期,2003年12月,頁41-85。
- Leung Man-to,Democracy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Individual Interests,政治學報,第37期,2004年6月,頁159-206。(TSSCI)
- 梁文韜,政治經濟學的哲學基礎、性質與方法論:古典效益主義思想家的觀點,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10期,2004年9月,頁33-82。(TSSCI)
- 梁文韜,再思現代憲政主義之源起—在殖民地主義場境下的洛克自由憲政思想,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11期,2004年12月,頁129-172。(TSSCI)
- 梁文韜,論米勒的制度主義社會正義論,台灣政治學刊,第九卷第一期,2005年6月,頁119-198。(TSSCI)
- 梁文韜,程序、後果及社會正義:論米勒的混合型正義論,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十七卷第二期,2005年6月,頁217-269。(TSSCI)
- 梁文韜,系絡、原則與社會正義 – 比較米勒及瓦瑟的多元主義正義論,歐美研究,第三十五卷第三期,2005年9月,頁605-668。(TSSCI)
- 梁文韜,2006年12月,資訊時代下的公共治理:規範性電子公民身分論之初探,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19期,頁1-84。(TSSCI)。
D. 專書論文:
英文:
- “James Mill’s Utilitarianism and British Imperialism in India,” In A. Dobson and J. Stanyer eds. Contemporary Political Studies, Vols. I & II. Nottingham: The Political Studies Association, 1998, pp.612-27.
- “Rawls’s The Law of Peoples – Some Critical Reflections”,收錄於顧長永編《全球化與區域化:台灣的觀點》(2003年7月),台北:翰蘆出版社,頁73-90。
- “Political Development and Democratic Rights in Greater China.” In Shale Horowitz and Albrecht Schnabel eds. Human Rights and Societies in Transition: Causes, Consequences, Responses. Tokyo: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Press, 2004.
中文:
- 〈人權、權利和中國法律現代化〉,收錄於余錦波編《價值與社會》:第三輯(2001年9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頁46-70。
- 〈新紀元的中國政治理論〉,收錄於陳祖為、梁文韜編《政治理論在中國》(2001年10月),香港:牛津出版社,頁1-11(與陳祖為合著)。
- 〈鄧小平理論與中國大陸社會主義發展的前景〉,收錄於陳祖為、梁文韜編《政治理論在中國》(2001年10月),香港:牛津出版社,頁233-256。
- 〈中華新道統的開創 - 新儒家、自由主義及馬克斯主義間的分歧與整合〉,收錄於蔡英文、江宜樺編《現代性與中國社會文化》(2002年1月),台北: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頁71-111。
- 〈傳統儒家思想的解放與民主政治的開拓 - 試析中西政治哲學的融通之道〉,收錄於吳文璋主編《儒學與社會實踐》(2003年3月),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出版,頁717-758。
- (與毛桂榮合著)〈台灣和日本網際網路發展與電子化政府之比較〉,收錄於薛天棟與王駿發主編《台灣與日本的國際比較》(2003年12月),國立成功大學社科院叢書(2),臺南:宏大出版社,頁405-429。
- 〈性別、家庭與女性主義正義論 - 評析Susan Okin的社會正義論〉,收錄於謝臥龍主編《知識型構中性別與權力的思想與辨証》(2004年6月),台北:唐山出版社。
- 〈審議理性與議事謬誤〉,收錄於廖達琪主編『民主化、全球化、議會角色』,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6年。
- 〈實踐推論、義務與康德式建構主義 – 奧妮薾之世界主義全球分配正義論〉,收錄於蔡英文與張福建主編『現代性的政治反思』,台北:中研院人社中心,頁399-433,2007年。
E. 會議論文:
英文:
- “James Mill and India,” presented in The Political Studies Associations Annual Conference, 6-7 April 1998, University of Keele.
- “John Locke’s Liberalism, Multiculturalism and the Amerindians,” presented in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 August 1998, Boston.
-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ights Theory in China and the Future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presented in the conferenc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t Fifty: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rganized by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June 8–10, 1999.
- “Human Rights –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Variation in Human Rights Practices in Mainland China, Taiwan, and Hong Kong,” presented in the conference ‘Human Rights and Societies in Transition’ organiz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and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rch 1-3, 2001, Wisconsin, USA.
- “A New Social Contract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 A Lockean framework of analysis,” present in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aiw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15-16 December, 2001.
- “E-Government and Good Governance”, presented in The First Sino-American Conference on Public Management Conference - “Public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 Transitions”, organized by American Public Administration Association,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Association,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of Remin University of China, and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July 18-19, 2002.
- “Liberalism and Multiculturalism – the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of globalization”,presented in the Conference on Local Governments and Businesses across the Strait, co-organized by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and the School of Government, Peking University, July 17-18, 2002.
- “Liberalism, Cultural Pluralism, Optional Moderatism, and Good Governance – A Way of Transcending Liberal/nonliberal Distinction,” presen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overnance in Asia: Culture, Ethics, Institutional Reform and Policy Change organized by Governance in Asia Research Centre (GARC), Dec. 5-7, 2002.
- “Globalization and the Prospect of Liberalism in the 21st Century,” presented in Taiw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 co-organized by the Taiw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and 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 Dec. 14-15, 2002.
- “Rawls’s Global Constructivism – A Critique of The Law of Peoples,” presented in Annual Conference, organized by Institute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Mar. 21-22, 2003.
- “Rethinking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 – An Exposition of Iris Young’s Theory of Justice,” presented in “Consciousness, Identity and Praxis” co-organized by Taiwanese Feminist Scholars’ Association, September 27-28, 2003.
- “Political Economy in Classical Utilitarianism,” presented in the Conference on Political Economy – the State of the Discipline, organized by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Economy,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supportted by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October 18, 2003.
- “The Politics of Human Rights in Taiwan,” presented in Taiw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 co-organized by the Taiw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and 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 Dec. 13-14, 2003.
- “Good Governance and Government Reinvention – A Normative Framework for E-governance,” presented i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Digital Divide and Digital Opportunity, organized by Graduate School of Social Informatics, Yuan Ze University, Feb. 20-21, 2004.
- “Government Reinvention and E-government,” presented 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w Models of Governance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organized by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 May 29-30, 2004.
- “Individual Interests and Interest Satisfaction – On an Instrumental Justification of Democracy”, presented in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organized by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and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Sept. 18-19, 2004.
- “Democracy and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presented in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aiw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organized by Taiw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Dec. 11-12, 2004.
- “Issues, Texts, and Contexts – Towards a study of John Locke’s Political Thought in Imperial Context,” presen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Honor of Professor Jon Dunn: Taking Unreason’s Measure: Facing the Global Challenge of Politics, organized by Center for Political Thought, Research Center for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Dec. 13 -15, Academia Sinica.
中文:
- 〈人權、權利和中國法律現代化〉,「司法公正與權利保障」學術研討會,北京大學法律學院與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合辦,北京,1999年10月16-17日。
- 〈現代性、大中華性與本土政治理論〉,「西方現代性與中國社會」學術研討會,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主辦,2001年4月6-9日。
- 〈探究民主:對民主的定義、概念和理論的一些省思〉,「政治學方法論」學術研討會,中國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政治科學系與中國政治學會合辦,2001年11月18-19日。
- 〈加入WTO後的台灣政商關係 - 以王永慶為例〉,「加入WTO後兩岸的政經發展」學術研討會,浙江大學政治學系主辦,2002年4月5日。
- 〈民主化與福利國在台灣〉,「民主政治與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台灣社會福利學會與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合辦,2002年的4月19-20日。
- 〈性別、家庭、婦女權與正義家庭〉,「性別、知識與權力研討會」學術研討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研究所主辦,2002年5月23-24日。
- 〈政治學與其教學的發展—以台灣為例〉,「轉型中的中國政治與政治學發展」學術研討會,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政治學系與中國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政治科學系合辦,2002年7月15-16日。
- 〈婦女、家庭與女性主義正義論〉,「轉型中的中國政治與政治學發展」學術研討會,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政治學系與中國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政治科學系合辦,2002年7月15-16日。
- 〈傳統儒家思想的解放與民主政治的開拓 - 試析中西政治哲學的融通之道〉,「第三屆台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中國儒教會合辦,2002年9月27-28日。
- 〈線上學習的設計與應用 - 以國立成功大學「創意思考」的教學為例〉,「線上學習與空中教育研討會」,中華民空中教肓學會主辦,2002年12月13日
- 〈優質公司治理的價值及原則 - 政經意識型態的視角〉,「政府問責與公司治理研討會」,國立高雄大學應用經濟系及中華亞太經濟與管理學會合辦,2002年12月13日。
- (與毛桂榮合著)〈台灣和日本的數位社會發展與電子政府之比較研究〉,「台灣與日本的國際評比」國際研討會,國立成功大學社會科學院台灣亞太研究中心、工程學院、中華民國外交部主辦,中華民國經濟部協辦,2003年1月17-18日。
- 〈e-民主:電子時代的政治治理〉,第三屆「政治與資訊」學術研討會,佛光人文社會學院主辦,2003年4月9-11日。
- (與蔣麗君合著)〈評析台灣與東南亞國家之政府再造—以電子化政府為例〉,「2003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Center for Asia-Pacific Area Studies, CAPAS)主辦,2003年4月25-26日。
- 〈「數位台灣」與參與式民主〉,「民主治理與台灣行政改革」學術研討會,台灣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系所聯合會主辦,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合辦,2003年5月17日。
- 〈市場社會主義模式的政經哲學基礎〉,「政治經濟學:哲學、制度與政策的對話」學術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主辦,2003年9月27-28日。
- (與王慶瑜合著)〈市場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政治經濟學學術定位」學術研討會,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主辦,國立成功大學研究發展處及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協辦,2003年10月18日。
- 〈再思現代憲政主義之源起 – 在帝國主義場境下的洛克憲政思想〉,「人民主權與憲政」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主辦,2003年12月17日。
- 〈社會正義的多元性 - 評戴維米勒的政治哲學〉,「台灣哲學學會2003年學術研討會」,台灣哲學學會主辦,東吳大學哲學系承辦,2003年12月27日。
- 〈評析台灣與香港之政府再造與電子化政府〉,「兩岸第四屆公共事務與跨世紀發展研討會」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高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行政管理研究中心(廣州)、中華公共事務管理學會主辦,2003年12月27日。
- 〈台灣與韓國的電子化政府之比較〉,第四屆「政治與資訊」學術研討會,佛光人文社會學院主辦,2004年4月15-16日。
- 〈為社會正義辯護 - 評米勒的正義觀〉,「台灣哲學學會2004年學術研討會」,台灣哲學學會主辦,東吳大學哲學系承辦,2004年11月27日。
- 〈權利、人道與全球分配正義〉,「2005年中國政治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中國政治學會主辦,2005年10月1-2日。
- 〈基本權利與國家主權:人道干預的政治哲學初探〉,「中山學術與社會科學: 地方化與全球化學術」研討會,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主辦,2005年11月11日。(與何佳叡合著)
- 〈效益主義與全球分配正義〉,「2005年台灣哲學學會年會暨哲學反省與知識創新」學術研討會,台灣哲學學會主辦,台灣大學哲學系承辦,2005年11月19-20日。
- 〈世界主義本份/義務論與全球分配正義〉,「現代性之政治反思國際」學術研究會,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政治思想研究專題中心主辦,2005年12月6-8日。
- 〈世界主義契約論與全球分配正義〉,「2005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暨台灣民主的挑戰與前景」學術研討會,台灣政治學會、政治大學政治系主辦,2005年12月10-11日。
- 〈國家主權與人道干預〉,「整合全球化與在地化:21世紀政治學研究的新趨勢」學術研討會,東海大學政治系主辦,2005年12月24日。(與何佳叡合著)
- 〈東南亞區域不平等與全球分配正義論〉,發表於2006年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論文研討會:『東南亞研究的反省與展望:全球化與在地化』,國立成功大學主辦,台南:成功大學國際會議廳,2006年4月27-28日。
- 〈人權保障及人道軍事干預 – 以東帝汶為例〉,發表於2006年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論文研討會:『東南亞研究的反省與展望:全球化與在地化』,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系主辦,台南:成功大學國際會議廳,2006年4月27-28日。(與許涵寧、何佳叡合著)
- 〈人道干預與正義戰爭:Walzer的國際政治道德論之評析〉,發表於2006年中國政治學會年會暨「憲政、民主與人權」學術研討會,中國政治學會、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主辦,2006年9月16-17日。
- 〈法治、民主與權利:自然權利自由主義之法治論〉,發表於憲政基本價值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政治思想研究專題中心主辦,2006年11月23-24日。
- 〈民主與自我發展〉,發表於2006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暨「再訪民主:理論、制度與經驗」學術研討會,台灣政治學會、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辦,2006年11月25-26日。
- 〈審議民主〉,2007年中國政治學會年會暨「制度、治理與秩序」學術研討會, 中國政治學會主辦,2007年9月29-30日。
F. 其他未出版著作:(包括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 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報告,〈達維米勒多元社會正義論的評析〉,計劃編號:NSC91-2414-H-006-004。
獎勵事項:
學年度 |
名 稱 |
獎助機構 |
備註 |
95-96 |
本校社會科學院教師研究成果獎勵兩萬元 |
|
|
研究計劃:(與他人合作者,金額依人數比例計算)
起迄年月 |
計劃名稱及編號 |
委託機構 |
金額 |
2001-2002 |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Human Rights in Mainland China, Taiwan and Hong Kong’ |
Research Grant Council (HK) |
HK$180,000 |
2002-2003 |
達維米勒多元社會正義論的評析 |
國科會 |
NT$299000 |
2005-2006 |
全球分配正義的政治哲學(I) |
國科會 |
NT$234,000 |
2006/8/1- |
人道干預的政治哲學 |
國科會 |
NT$720000 |
其他計劃:
起迄年月 |
計劃名稱及編號 |
委託機構 |
金額 |
2003.1-2004.12 |
現代性與台灣社會形構: 傳統與現代之辯證 |
教育部 |
每年NT$180000 |
2006.8-2006.12 |
數位學習課程認證 |
本校教務處 |
NT$170000 |
國際交流
受邀至國外大學及學術機構講學次數 | 3 |
至國外大學及學術機構訪問次數 | 6 |
與國外研究人員合作研究計劃人次 | 3 |
Relative Links
